2025-08-01 15:04
“才39岁,刚到高原3天就没了!”最近,四川四姑娘山景区外的一场悲剧引发全网热议——一名外地男游客因高原反应抢救无效身亡。令人心惊的是,他的遭遇竟与一个几乎所有“高原小白”都会犯的错有关!而这背后,更藏着致命的“三日死亡倒计时”……
事情经过:该男性游客与三名朋友自驾出游,来到四姑娘山镇后第一天就感觉身体不适,(这时候有点常识或者现在信息时代这么发达就应抓紧就医或降低海拔高度再就医)同行人员为此打了一辆顺风车,准备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疗。
据接单的司机介绍,5月9日晚,接到该游客同行人员从四姑娘山镇回成都的订单。次日早上8点21分,接到该名男性游客以及同行的一位女士。
5分钟后,司机把他们送到最近的四姑娘山卫生院,“由于这位男性体重比较大,卫生院招呼在场所有人把他抬上担架推进抢救室,立即开始抢救。患者情况非常紧急,卫生院召集了所有医生护士到场并叫来了救护车待命。”
同行人员向司机介绍,该男性游客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来到四姑娘山镇已经是三天了,第一天时就已出现身体不适,“他第一天洗了澡穿得有点少,可能有点感冒并伴有咳嗽。9日到卫生院吸过氧,以为有所缓解。患者因为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没有前往景区游玩,一直在客栈休息。”
5月11日,据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介绍,5月10日上午8时许,确实有一位男性患者在卫生院接受了急救,“抢救的时候已经没有意识和心跳脉搏了,抢救无效后去世。”该医护人员也证实了司机所描述的情况,“前几天他身体就出现了不适,到卫生院来吸氧,当时我们医生就建议他降低海拔了。”不能拿生命当儿戏,自己身体状况自己清楚,对生命与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洗澡会加速血液循环,耗氧量激增,同时毛孔张开易受凉感冒。感冒引发呼吸道水肿,直接加剧缺氧,堪称“高原杀手”。
该游客首日已出现咳嗽、乏力,却误以为吸氧能“扛过去”。专家指出,吸氧只能短暂缓解,若症状持续必须立即下撤。
目击者提到他体型偏胖。脂肪组织耗氧量高,肥胖者心肺负担更大,更易诱发高原病。
高原游玩指南:高原旅游必须牢记4条铁律!切记,切记,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给准备去高原地区人们再次提醒
每天海拔升幅别超500米,连续攀升3天后必须休整1天。白天可到高海拔游览,夜晚一定返回低处睡觉。
头痛呕吐+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走路打飘+胡言乱语=脑水肿!此时每耽误1小时,死亡率飙升30%。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慢性肺病患者,出发前务必咨询医生。景区明确提示:这类人相当于“拿命赌运气”。
四姑娘山卫生院医生痛心表示:“如果第一天听劝下撤,他本不会死!” 事实上,景区官网、短信提示甚至路边标识都在反复警告高原风险,但仍有游客盲目自信。
更值得警惕的是,高原反应存在“延迟效应”。很多人第一天活蹦乱跳,第二天却突然倒下。数据显示,80%的高原肺水肿发生在抵达后24-72小时——这正是该游客的死亡时间窗!
一条39岁的生命,用最惨烈的方式给所有人敲响警钟:高原不是“网红打卡地”,而是需要敬畏的自然禁区!转发这篇文章,或许能挽救下一个“无知者”的性命——因为高原旅游的真相,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步步惊心的生存挑战”!
本人出生安徽农村,持有国家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现在处于被动状态,尝试做头条号,夜晚卖水果,一个月以后看是否有收益